貧行台灣 在台灣也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像漂泊的候鳥一般,為了理想和生活,試著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挑戰,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歸宿前不斷闖蕩。遷移並非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,在台灣,青年是遷移人口的主要族群,他們漂往何處?就業機會、物價水平、生活環境、交通建設,北漂、南漂、東漂、西漂,在台灣,究竟為何而漂?漂往何處?透過政府統計數據、學者研究和遷移族群的訪談,我們將一一揭露「漂泊」想像的實際輪廓。
有機廢物再利用 酵素肥的美麗與哀愁 民以食為天,現代不少人十分重視食物的新鮮度、成分,「有機食品」也就成了近幾年食品議題中的關鍵字之一。但有機食品究竟為何?其實是指食品中動植物性的原始材料(即「有機體」)多、沒有人工或化學添加物,且使用無毒、自然的手法生產。
有機廢物再利用 酵素肥的美麗與哀愁 民以食為天,現代不少人十分重視食物的新鮮度、成分,「有機食品」也就成了近幾年食品議題中的關鍵字之一。但有機食品究竟為何?其實是指食品中動植物性的原始材料(即「有機體」)多、沒有人工或化學添加物,且使用無毒、自然的手法生產。
安眠藥知多少?齊來停看聽 安眠藥大概是現代最令人感到矛盾的藥物之一了,人們使用安眠藥舒緩日益嚴重的失眠問題,與此同時也害怕副作用對於日後的影響。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,失眠問題已非年長者專屬,在面對經濟與社交壓力下,許多上班族、家庭主婦、輪班工作者,甚至是學生,也加入了用藥一族的行列。公民用藥知識教育刻不容緩,認識安眠藥再使用,可以讓人減少對它濫用與依賴的風險,讓大家都擁有充足的精神面對新的一天。
身障文化平權 自2007年起,台灣為響應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》的精神,制定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》及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》,試圖再喚起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關注與認識,但這樣的關心大多還停留在就業、醫療、教育等領域,對於身心障礙的文化育樂及性需求卻鮮少被提及,究竟,人人高喊的平權是否真的有反映到社會的各個角落?
高齡社會下的銀髮勞動者 台灣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,許多已年屆65歲的年長者,仍繼續在職場上工作。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,2018年每月平均高齡就業人口約28萬人,相較2008年的高齡就業人口19.1萬人,十年間成長了4.7成。面對高齡化後造成的缺工現象及台灣勞動人口結構改變,政府、企業及勞動者三方,該如何因應與調整?而這些高齡勞動者的生活背景及心態又是如何?
台灣的街頭生存權「藝」 台灣街頭藝人的證照制度,發展至今歷經了14年,去年台南及基隆兩縣市先後由審議制改為登記制,又再度引發了街頭藝人證照制度的討論。另外,面對為數不多的場地問題,街頭藝人們又是怎麼在夾縫中求生存?
不被期待的妊娠 女性外籍移工逐年上漲,成為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雙十年華的她們有情有愛,但沒有人會告訴她們在台生子會多麼辛苦,找不到退路時又該向誰求助,數不清的外籍孩子因為沒有台灣身分,而成為黑戶寶寶。